果蔬已成為老百姓僅次于糧食的消費要品,2014年我國果蔬總產量超過9.6億T,位居世界一位。但是,果蔬種植和加工過程中不按標準組織生產和管理,過早采收未成熟的果蔬,為提高單位產量而不合理使用化肥、防腐劑、膨大劑、催熟劑、生長調節劑等化學添加劑,造成加工食品和農業土壤中的殘留超標,嚴重影響著果蔬的質量和對外出口。由此,建立和實施嚴格的技術標準體系,實現果蔬的標準化生產,從生產源頭到終產品進行全程監控,確保其無害,提高其優級品率和商品率,已成為果蔬生產企業產業化發展中亟待解決的一項管理問題。但不同標準化生產水平下果蔬品質差異如何?標準化實施對果蔬品質的影響程度、影響因素、影響機制如何?這些問題的研究和回答對于企業更好推進和實施標準化,推動果蔬產業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本文在研究、借鑒國內外相關文獻基礎上,大量調查和分析了全國有代表性果蔬標準化示范區的實施效果和影響因素。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梳理、總結了標準化影響果蔬產業的作用機理,提出了我國果蔬產業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和優化建議。具體地,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和創新點如下:
(1)運用系統工程原理和經濟數學方法,對標準化實施效果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計量研究。首先,以吐魯番葡萄和哈密瓜標準化示范區為研究對象,取得同一年、同一自然條件下三個不同標準化生產水平的797個檢測樣本數據,試圖把標準化的作用單獨分離出來,驗證了標準化生產顯著提升瓜果品質;進一步地,對410個葡萄種植戶進行回訪調查,計量研究了標準化提升瓜果品質的關鍵作用因素。研究結果表明:標準化投入、標準實施、品種(苗)選擇、勞動力素質等4個主要因素及其10個二級因素與瓜果品質提升有顯著關聯性。
(2)對全國27個省區市的401個國家果蔬標準化示范區組織問卷調查,提出采用結構方程模型,計量研究了提升果蔬品質的標準化因素及其影響路徑和效果。研究結果表明:標準實施對果蔬品質提高的影響大,而標準化投入對果蔬品質提高的影響相對較小,種子(苗)選擇和勞動者素質的影響程度在中間。
(3)本文國內嘗試采用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基于企業價值鏈,開展農業企業案例研究,解剖分析新疆中亞食品研發基地(有限公司)在各價值創造環節實施技術標準的經濟效益。案例研究結果表明:標準化實施對果蔬企業經濟效益的貢獻率達百分之5.86。
(4)在文獻研究基礎上,結合我國技術標準分類現狀,本文將我國果蔬技術標準概括分為了產品標準、過程標準、符合性標準、信息標準四大類,為科學建立果蔬產業技術標準體系提供了依據。同時,進一步分析了果蔬技術標準體系的現狀、存在問題、在各領域的具體作用以及標準化示范區效益等,結合本文的實證研究成果,建立了由技術標準體系、標準實施主體、果蔬產業鏈及果蔬產品細分組成的果蔬生產與標準化實施過程機理模型。
上一條:桃樹苗什么品種好?桃樹苗哪里有賣?
下一條:沒有了 |
返回列表 |
友情鏈接 :